{{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7、8 月來襲,天氣越來越悶熱、濕度也逐漸升高,正式進入容易中暑的季節。不只人會汗流浹背,狗狗同樣面臨中暑的風險。與人類不同的是,狗狗的汗腺分布有限,無法像我們一樣透過大量出汗降溫,主要仰賴喘氣與腳掌肉墊排熱來調節體溫。
但這樣的散熱方式在高溫環境中效果有限。特別是在空氣不流通,或狗狗處在柏油路、水泥地等吸熱又不易散熱的環境時,體內的熱氣會快速累積而難以排出。如果此時又缺乏足夠飲水、沒有陰涼處休息,或活動量過高,就可能在你還沒察覺的情況下出現中暑反應。
狗狗無法開口告訴我們牠「太熱了」,但牠的身體會以各種細微變化發出訊號。學會觀察這些徵兆、掌握中暑的常見症狀,就是夏季照顧毛孩最重要的一件事。
狗狗不會開口說「我熱了」,但身體會透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行為與外觀變化發出訊號,提醒你「牠正在不舒服」。我們歸納出4種常見的人類可能忽略,但可能是中暑的徵兆,只要出現其中幾項,就要特別留意喔!
喘氣是狗狗主要的降溫方式,但當環境氣溫過高,牠們會開始用力喘氣、張大嘴巴、舌頭變得深紅甚至伸出異常長度,這通常是體溫過高的第一警訊。如果你看到牠喘得特別大聲或頻率變急促、舌頭伸得很長、顏色也比平常紅很多,這時就要趕快幫牠找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避免持續升溫。
症狀二:精神不濟、活動力下降
天氣太熱的時候,狗狗可能會突然變得沒什麼精神、不太想動,或是走沒幾步就停下來休息。如果平常很活潑、一下牽繩就衝出去,但這幾天卻變得懶懶的、不想散步、甚至叫也沒反應,這就是一個需要留意的警訊。特別是發現狗狗不太追玩具、不想吃東西,或者平常看到你回家會搖尾巴、這次卻只是躺著不動,那就很可能是熱過頭、身體開始不舒服了。
這種情況下,可以幫牠補充水分,或試著餵點平常愛吃的零食,觀察 10 分鐘左右狀況是否回穩,如果搭配喘氣明顯、體溫偏高等其他症狀,建議儘快處理或送醫。
有時候狗狗中暑會讓血液循環出現問題,這時牠的舌頭或牙齦可能會變得比平常更深、甚至出現發紫的狀況。不過要注意,每隻狗原本的口腔顏色就不太一樣,有的天生就比較紅或偏暗色,所以不單單靠「顏色變了」來判斷。但如果同時符合上述症狀,如:出現喘得很急、精神明顯不好等狀況,那就要提高警覺,可能真的太熱、快中暑了。
狗狗在熱的時候會張口喘氣,但如果你發現牠的嘴巴長時間打開、一直流口水,但餵食時,牠卻對食物沒興趣,可能是體溫升高讓牠感到不舒服。這跟平常想吃東西時流口水的狀況不一樣,這種「嘴巴開著但沒有食慾的樣子」其實是很多飼主容易忽略的中暑反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請先讓牠休息、補充水分並觀察10~20分鐘,若沒有改善,必要時諮詢獸醫,確認是否為中暑或其他不適。
如果你發現自家狗狗出現以上這 4 種中暑警訊,不管是喘氣變急、精神變差,或是明顯變得不太吃東西時,我們可以先採取4個基本降溫措施,幫助牠舒緩不適,同時也便於觀察後續狗狗是否有緩和或其他變化。以下這 4步是我們可以馬上做的應變處理,幫助狗狗穩定狀況、安心降溫:
狗狗如果還在悶熱不通風的地方(像陽光直射的戶外、關著窗的車子裡、悶熱的陽台),先別急著做其他事,可以先帶牠到比較涼爽的地方—通風涼爽的室內或有遮蔭的戶外角落,都能讓狗狗喘口氣、開始降溫。
另外,日常喜歡白天散步的狗狗,也建議調整散步時間喔!盡量避開中午前後的高溫時段,不只因為過於悶熱、紫外線強,更重要是避免狗狗的腳掌踩在太陽直曬而過燙的柏油或水泥地上受傷;因此,選擇清晨或傍晚太陽比較小的時候相對來說對狗狗比較友善安全。
【小提醒】如果狗狗已經有點虛弱、行動不太方便,請不要硬拉牠走,可以試著引導,或輕輕抱牠移動到陰涼處,避免造成更大的壓力。
在發現狗狗可能熱過頭時,是否會第一個反應是幫牠「冰敷」降溫呢?但其實,太冰的刺激反而可能讓狗狗不舒服,甚至因血管收縮,讓熱氣更不容易排出。這時候,我們可以改用比較溫和、身體也比較能適應的方式,像是用常溫的濕毛巾,輕輕擦拭牠的腹部、腳底、腋下、耳朵內側等血流較密集的位置,幫助狗狗慢慢降溫、緩解不適。
【生活小撇步】可以準備涼感墊,讓狗狗休息、穩穩降溫,比起突然的低溫刺激更安心。
步驟三:水不能少,但也別一次喝太多
當狗狗熱到喘不停、精神不濟時,很可能已經有中暑的徵兆。不管是否確定,讓牠適時補充水分,對於幫助散熱、舒緩不適都有正面效果。
不過天氣太熱,狗狗有時反而會「不太想喝水」。這時候可以從日常的小細節開始調整:
【小提醒】記得每天至少換水 2次,特別是夏天氣溫高、水容易變溫甚至變味,建議早中晚各換一次,保持水碗乾淨、清涼新鮮,讓狗狗更願意喝水喔!
步驟四:觀察 5~10 分鐘,看牠有沒有比較好
若已經採取前面幾個降溫處理後,可以靜下來陪著牠,觀察 5~10 分鐘,看牠的狀態有沒有慢慢回穩。但如果牠的狀況還是沒什麼改善,比如持續喘得很厲害、癱軟無力,甚至叫牠也沒反應,那就別猶豫了,趕快帶去給獸醫檢查比較保險。
當然,每隻狗狗對熱的忍受度都不一樣。有些狗狗天生體質、年齡或外型特徵,讓牠們更容易出現中暑的風險,飼主需要特別留心日常活動與環境狀態。
以下這些類型的狗狗,是中暑的高風險族群:
這類狗狗的鼻腔結構比較短,天生就不容易有效「喘氣」排熱。當牠們遇到高溫或激烈活動時,身體難以快速散熱,就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或中暑反應。因此建議從環境改善開始,如:外出散步儘量選在清晨或傍晚,盡量待在陰涼、有空調的地方、避免長時間激烈活動。
隨著年齡增加,狗狗的體溫調節能力會變弱,體力也沒那麼好。加上如果原本有心臟病、氣喘、關節問題,更可能因為過熱引發不適。建議盡量減少牠們在高溫環境下待太久,平時可以在室內鋪設涼墊、定期補水,並搭配空調或循環扇,幫助維持空間的涼爽與通風。
體型大的狗狗,因為體表面積相對小,散熱速度比小型犬慢;而長毛或雙層毛的品種,更容易「悶住」體內熱氣。在台灣這種濕熱氣候下,牠們會特別容易感到不適。因此,建議飼主日常可以多幫毛孩梳毛,幫助去除廢毛、保持毛髮通風與乾爽,也能減少熱氣堆積的機會。室內則建議維持空氣流通,使用循環扇或冷氣幫助降溫;如果要外出,可以攜帶行動電扇、濕紙巾,並盡量避開大太陽直曬的時段,讓牠們走得輕鬆又安心。
當夏天氣溫節節升高,我們會找冷氣、喝冰水降溫,狗狗的調節方式卻比較有限,更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一點留意。像是注意牠是否喘氣變多、精神變差、不太吃東西,這些看似小小的變化,其實都是可能過熱的不適反應。
只要平時多幫狗狗準備通風、陰涼的休息空間,避開高溫時段外出、適時補水,就能大幅降低中暑風險。像是夏天水喝得少時,也可以用牠愛吃的凍乾小零食泡水引導補水,或在牠常待的地點鋪上涼墊、幫助降溫,這些小小的日常舉動,都是守護牠健康、陪伴牠涼快度夏的重要關鍵喔!